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时间:2023-12-04 来源:皇冠正规娱乐平台 作者:
专业简介
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源于原北京轻工学院1984年设立的生物化工专业食品工程方向,以及北京商学院1994年设立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坚持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的定位,教学科研互相促进,互为支撑,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取得累累硕果。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北京市属高校首批重点建设一流专业,并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IFT和IUFoST专业认证。专业所依托的食品学科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食品添加剂与配料、食品风味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依托学科为专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食品科学与工程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具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位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有高水平的科研平台。2023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位列“软科世界一流学科”第10位,进入ESI农业科学学科排名世界前0.1%行列。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工程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较好的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经过毕业后5年左右的食品工程领域实践学习后,获得相当于领域内工程师的职业能力,能在食品相关领域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
特色与优势
依托于院士引领的教学队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持续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按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塑造专业教育各个环节。
在全程全员导师制的作用下,本科生入学即可获得一对一的导师指导以及参与科研机会,科研实验室能深度参与到本科生培养过程。近年来通过“全程全员导师制”等制度,以及完善的校内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广泛的食品业内关系,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多层次的资助体系和专业奖学金制度,给每位学生提供全面的关注,广泛参与科研、讲座、竞赛和实践的机会。
师资力量
本专业拥有一支院士领衔的锐意进取、朝气蓬勃的专任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3名,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21名,平均年龄40岁,均具有博士学位。先后涌现出北京市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拔尖团队等优秀团队。师资队伍中优秀人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入选者1人、北京市长城学者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等。教师获得多项奖励,包括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茅以升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获得者1人,多数教师具有海外知名高校的留学或访学经历。
课程与实践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有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工艺学、食品营养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等。学生修满培养方案上规定的相关学分后准予毕业。
专业秉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理念,以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和IFT及IUFoST认证相关标准为依据,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一流的教学资源。其中,食品风味化学与分析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食品添加剂、食品微生物学获评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食品添加剂教材获批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食品添加剂课程获评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先后有食品微生物学、食品风味化学与技术、食品化学双语、食品工艺学等慕课上线。
专业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构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学校与产业联动的“一体化”实验教学与创新教育生态系统。鼓励科研训练和竞赛项目与课堂教学和毕业环节的有机融合,健全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专业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大赛,并从管理机制、指导教师及硬件条件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本专业建有食品工艺学实验室,啤酒生产中试车间,并与燕京啤酒、中粮、伊利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能有力支持同学进行食品领域的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此外专业还依托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的中国—加拿大食品营养与健康联合实验室,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北京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市食品添加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以及众多的科研实验室。
就业与深造
本专业为有志于深造的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近三年学生就业率均在85%以上,深造率在60%左右。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为食品相关的研究机构,企业,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
通过我校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关系,学生可参与 “2+2”、“3+1+1”或“3.5+0.5”项目的国际交流。本专业还是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国际)专业、“外培”和“双培”计划的实施单位。近五年,累计通过学校合作办学项目出国学习百余人。近五年,累计通过学校合作办学项目出国学习100余人,通过其他途径出国留学2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