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马彝,女,1994年至1998年就读于皇冠正规娱乐平台,获得精细化工工学学士学位。在校期间任化工系学生会外联部长,化工系学生会主席,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2004年赴荷兰莱顿大学攻读MBA学位,现任诺维信公司中国区总部销售经理。
人物特写
思想的交锋能碰撞出激烈璀璨的火花,交流能使思维发散,就像枝叶的延伸扩展,能触及更广阔的领域。与马彝的思想交流就像享受一场思维的盛宴,身为诺维信公司的经理,尤其是负责销售领域,她的侃侃而谈,箴言妙语以及对事物独特的看法总是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此次采访中,马彝为我们讲述了很多她大学时期的趣事,工作的收获和人生的感悟。一路走来,马彝的人生过得精彩丰富,她也毫不吝惜地为我们介绍了她收获“精彩”的秘诀。
“精彩”秘诀之一——培养能力
大学时期的马彝是个大忙人,大二时加入化工系学生会任外联部长;大三时担任化工系学生会主席;同时也是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课余时间还参加了辩论赛。除了性格外向,兴趣广泛等因素之外,负责如此多的社团活动还与马彝自身对于学习和能力的理解有关。“我一直以为,知识是可以学习的,或者说是可以短时间内迅速获得的,而能力练的是“童子功”,是需要时间、经历的积累才‘有可能’获得的”。社团就是进入社会的微景,对于马彝来说,社团工作是她获得能力的绝佳机会。当时电脑、手机这样的交流工具也不多,课余时间的选择就更少了,社团活动就更显得像一块散发着香气的蛋糕。
“我们大学课程的设置和教育模式基本还是停留在知识教育而不是能力开发,这点知识(考试)对于一个智商正常且懂得学习方法的人来讲,每门课基本1-2周的专注学习就可以掌握70-80%。”那么剩下的时间呢?自然是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马彝要去磨练自己的能力,而大学时期的这些积累非常宝贵,让她在培养自信,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方面受益匪浅。
从大学向社会过渡的过程中马彝认为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独立,而她认为学会独立也是步入社会时必不可少的能力。参加工作8个月后,公司派她去上海开办上海办事处。对于从未出过远门的马彝来说这无疑是一巨大的挑战:工作,生活,完全要靠自己一人处理,是进是退?最终她还是接受了这个挑战,并将自己领入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面对愈发严峻的就业形势,马彝以过来人的身份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些建议,这些建议也与能力的培养有关。马彝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分析、解决事情的能力,同时还要有学习的能力,“听似简单,但真正学会的人并不多。” 真正在社会上凭借大学专业成功的是极少数,更多凭借的是素质。因为专业提供的是知识, 这是最容易获得的一种能力,而真正将人与人区别开来的是素质或能力和思维,这与学的什么专业无关。换句话说,具备了能力,尤其是学习的能力,人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学会知识。因此,很多人可以做好他们从未涉及过的行业,因为他们的具备能力,而不是知识。
“精彩”秘诀之二——明确目标
与马彝交流的过程中,她对于既定目标的坚定程度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而她自己也坦诚目标明确是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学毕业后,马彝没有加入“考研大军”,而是直接参加工作。“我不是致力于研究学问的人,因此考研一直没在我的计划中。”由于学的是精细化工专业,马彝认为最理想的工作是去一个化妆品公司做研发。但在机缘巧合之下,她成为了一名化妆品原料销售公司的技术销售。“拥有专业背景,又是销售,非常适合我的个性和能力,所以入对了门,为我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个人也很享受这份工作给我带来的乐趣和成就。”
工作5年之后,在行业内打下稳固的基础,小有名气的马彝却决定走不同的路。“感觉有些迷茫,是一直这样做销售,还是要做些不一样的?”马彝在从事销售的工作中接触到很多高素质的人,而那时MBA正悄然兴起,她凭着天生的商业敏感性,决定出国学习。GMAT,TOFFL,申请出国的道路一路平坦,最终她拿到了荷兰Leiden University的录取通知书,并获得了部分奖学金。要知道,商学院的奖学金是非常难拿的,所以她没有再犹豫,于2004年踏上了荷兰的MBA求学之路。马彝在荷兰学习了13个月,回国之后休整一年,进入现在所在的诺维信公司,一步一步走来,成为诺维信公司的销售经理,带领一个13人的团队负责酶制剂的销售。
对于未来,马彝也有自己的目标。拥有精细化工的专业知识,又是MBA商科出身,马彝说自己以后想成为国际性的职业经理人,并开始涉足商务培训领域,能够将自己的经验、经历分享给他人,主要在销售和商务领域。现在拥有一个幸福家庭的马彝还希望能够享受生活,享受旅行和烹饪,进行亲子阅读。最有趣的是马彝希望自己退休以后能够成为博物馆的志愿讲解员,“我去巴黎的时候,没有像一般人一样去登艾菲尔铁塔,逛香榭丽舍大街,买LV包包,而是花整整一星期泡在各种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里,品觉历史文化盛宴。”她希望能向人们宣传真善美,散播正能量,将人类文明的瑰宝展示众人共分享。工作上的目标使人奋进,生活上的目标让人惬意,目标就是一轮皓月,照亮着道路,当偶尔抬头仰望它时还能感受到力量,心灵感到莫名的悸动。
“精彩”秘诀之三——有效沟通
马彝讲述过她在荷兰留学时的一个故事。由于签证的问题,马彝到达荷兰的时候已经晚了一个学期。她碰到的第一门课是International Management,而商院的校长就是这门课的教授。第一次的个人作业,马彝花了15个小时阅读,5个小时写,结果得了4.5分,当时她很开心。但当她发现这门课的满分是10分时,她便惊呆了,只好找教授谈话。教授只说“找同学的作业看看”就走了。于是马彝找了一个得了7分的同学,了解到作业的性质和目标,并分析同学作业的优点和不足,重新写了作业,最后得了9.5分。从那以后,她的作业没有低于9分的。虽然晚上了一个学期的课,但马彝很快得到了教授的认可,并成为范例被宣传,颠覆了中国学生只能在数理化方面拿好成绩的悖论。
遭遇挫败之后没有置之不理,也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及时地找导师沟通,明确了目标之后全力以赴。“有效沟通”是马彝在国外留学时的成功之道,也是她回国参加工作后的制胜法宝。在诺维信工作,尤其是担任销售部的经理,遇到的困难不在少数,马彝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有效沟通”。交流的渠道通畅了,才能事半功倍。
不论如何,人生的旅途由自己来决定。处于旅程中的马彝对于即将扬帆起航的大学生寄语:“我若再年轻一次,我希望不是更成功,而是更精彩!你们有机会比我们更精彩!精彩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
记者手记
因为相隔两地,所以此次采访我们采用的是邮件采访的形式,而马彝对我们的采访工作也给予了莫大的支持,。马彝对于发过去的邮件问题回答得十分细致且贴合。她很健谈,对于问题总能提出独到的见解,从回答中也能看出马彝学姐是一个很乐观、幽默,善于享受生活,寻找真善美的人。马彝的经历很丰富,更难得的是她乐于将这些宝贵的经历分享给他人,一份快乐创造出花枝散叶,传播给更多的人。这次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和马彝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我想那样的交流一定会让我受益匪浅,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更精彩的思想,而我们的访问过程一定会很轻松愉快。
采访前利用一切渠道尽可能地了解采访对象,做好访前准备,拟定采访提纲。一旦准备就绪,还要争取到采访的机会,难怪乎记者们在会上都要争先恐后地提问,因为这就是难得的采访机会,取得采访机会便是成功的一半。采访结束后还要整理材料,编写成稿件并进行修订。一连串的程序,我了解到记者这个职业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我还要继续努力,让自己收获到更多的经验,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