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的样式 function getClass(oParent,sClass) { var aEle = oParent.getElementsByTagName('*'); var aResult = []; var i = 0; for(i=0;i
知名校友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备份  >>  知名校友
胡洪营:热血丹心映日月,春风化雨润新花
作者:食品学院   文章来源:食品学院   更新时间:2015-07-11   点击数:

 

胡洪营,1963年生,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环境系(现环境学院)主管教学副主任多年,现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1988年—1994年在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年—2000年在日本国立丰桥技术科学大学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2000年入选清华大学“百人计划”,200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0年获评北京市教学名师,2011年荣获“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求学之路:勤奋好学突破障碍

胡洪营有着长达12年的国外生活经历,1988年,他作为公费留学生前往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对胡洪营来说,那段日本的留学生活是非常难忘的。

语言不通是最大的障碍,但在勤奋好学的胡洪营面前,一切困难都迎刃而解。

到日本以后,他十分努力地学习日语,每天将收音机里的日语广播录下来,然后一遍遍的默写,遇到听不懂的地方就请教身边的日本同学,直到全部默写正确为止。“我当时默写用的稿纸足足有好几厘米厚啊!”胡教授这样回忆道。勤能补拙,一段时间之后他就可以很流利的与当地人交流,甚至已经难以听出他不是日本人了。

胡洪营非常珍惜国外留学的机会,突破了语言障碍,他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在日本硕士入学考试中,面对全日语的试卷他从容应答。发榜时,他的导师激动地说:“你考得实在太好了,连日本学生都有意见了。”两年的硕士学习结束后,导师主动留下他做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1994年,胡洪营开始担任日本丰桥技术科学大学生态工程系的助理教授,三年后晋升为副教授,成为该校极少数仅用三年时间就从助理教授晋升到副教授的年轻教师。

热血丹心:开创环境精品课程

20003月,胡洪营选择回国,并通过“清华大学百人计划”进入环境系(现环境学院)任教。一入校他就被聘任为环境系负责教学改革的责任教授,牵头进行环境系课程体系的改革工作。当时,摆在胡洪营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环境工程原理”这门课的规划和建设。当时环境工程专业尚显“年轻”,环境系的学生只能通过学习《化工原理》以获得技术原理的基本知识。面对这一局面,胡洪营毅然接受挑战,担当起建设”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重任。

由胡洪营牵头,老师们在完全没有经验可资借鉴的情况下开始编写教材,一年后《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讲义完成并在清华大学环境系如期开课。然而,第一年的课程讲下来,效果很不理想,老师和学生都表现出不适应,在教学效果评估中被冷冷地甩到了后面。胡洪营没有气馁,而是和其他老师一起寻找失败的原因。他们认真研究学生提出的意见建议,反思讲义的内容和讲课的方式。“环境系学生以及环境科学领域都很需要这样一门课程,这促使我们必须把这门课建设好。”胡洪营说。正是抱着这样的念头,胡洪营和其他教师共同努力,很快对讲义内容进行了调整,编写了《环境工程原理》讲义第二版。同时,他们加大了课前的准备和在课堂上的投入。第二年的教学评估中,这门课跃升为全系最好的课程之一。也正是在这一年,“环境工程原理”被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为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必修课。

《环境工程原理》从2003年开课,至今已经形成了以《环境工程原理》为主教材,《环境工程原理习题集》、《环境工程原理电子教案》以及《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指导书》(讲义)为配套教材的高质量、立体化教材体系。自清华开设“环境工程原理”课程以来,国内开设“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院校迅速增加,且基本上都采用清华大学编写的教材。目前,这门以“清华标准”教授的课程也成为很多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以及一些地区环境方面公务员考试的必考科目。2007年这门课程入选清华大学精品课程,2008年入选北京市精品课程,同年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凭着一份对于环境专业的热爱和负责,胡老师和他的同事们耗费多年心血打造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精品。

春风化雨:教书育人我之责任

“老师最大的责任就是培养学生,清华大学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所以在他们身上投入多大的精力都不为过。”这是胡洪营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他为人师的信条。

虽然多年的历练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胡洪营却并不敢怠慢任何一节课,课前总会用半天的时间来准备已经讲过了好多次的课程。“每次准备的过程中都会加入一些新的东西与思考,在上课的时候自己也会体会到新的东西,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胡洪营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经常将社会热点事件作为背景来讲授课程,结合环境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教学,让学生们始终接受科技前沿知识的熏陶,保持一个环境人对环境领域应有的敏感。他还经常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例子将一些抽象的知识讲得生动非常,比如一次课上讲到反应器的“充排式操作”,许多同学都无法建立感性认识。胡老师告诉大家“这就像是我们中国式的泡茶”,同学们恍然大悟。

没有哪一位老师能像胡洪营这样事事亲力亲为,倾注心血。胡洪营有很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每个学生的前几篇论文他都会亲自修改七八遍,甚至十几遍。深夜里、出差的路上、旅馆里,都是胡洪营修改学生论文的时间,他为学生修改论文,会细致到深究每句话的逻辑性和遣词造句。在胡洪营看来,这些工作非常值得,因为这些东西老师不告诉学生,学生往往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这些工作在初期就要做好,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好的标准,慢慢地学生才会自己养成习惯。“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一种精神和习惯”。

同学们给予胡老师非常高的评价。2003年胡洪营获得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奖,2009年入围了“清华大学‘清韵烛光’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同年获得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201198,作为清华两名获奖教师之一,胡洪营老师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了“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证书。

面对肯定,胡老师表现得非常谦虚:“讲课是我的天职,也是我的最爱,同学们给我的荣誉愧不敢当。”

严谨求实:学术研究大放异彩

胡洪营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严谨是出了名的。论文开题,胡洪营要求自己指导的本科生必须在课题组里进行两次试讲。每一次试讲胡洪营都会参加,并且和自己所带的研究生一块儿,在PPT中逐张帮学生挑问题、理思路。胡洪营的课题组里,每周一次的讨论是雷打不动的,全体学生都要参加,无论工作多忙,胡洪营老师自己也不例外。胡洪营说:“如果一周都不和学生见一次面,那么他们研究中出现错误老师也不知道。只有多跟学生讨论,才能发现问题,才能互相激发思考。”

胡洪营一直致力于环境工程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在污水深度处理与安全回用以及水环境修复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并参与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系水质净化系统的优化、运转以及水质保障等相关工作。05年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生时,他第一时间赶到爆炸现场,并做了大量工作,事故发生后他也一直追踪后续情况。虽然胡老师获得过不少荣誉,但是在许多事上他都尽可能亲力亲为。他说:“该自己的事就要做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力争做好,才是我应该做的。”寥寥数语,道出了胡老师脚踏实地的人生准则。

“科研和教学并不矛盾,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胡教授这么理解科研与教学的关系,“高水平的科研能够很好地支撑教学工作,教学工作对科研也有促进作用。”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胡教授才能在教学以及科研领域中都取得突出的成果。2008年,胡老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科技奥运先进个人称号,近年来先后获教育部、建设部、环保部等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

亦师亦友:学生眼中的胡老师

在学生眼中,胡老师是敬业的,他将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学生。2007级研究生黄晶晶说:“胡教授每次上课都会进行充分的准备,如果八点钟上课,他七点四十五分之前就会到教室,提前检查话筒、多媒体等设备的使用情况。他讲课十分风趣,会用图片、对话以及各种各样的比方来营造轻松的气氛。他几乎不给自己假期,就连大年三十儿、初一、初二都是在与国外学生发邮件研究学术问题中度过的。”

“研究组内的文化建设有时比实际做东西还要重要。建设一个和谐的家庭式的环境,让大家的感情融洽,这样很多事情就很好做了。” 一直以来,胡洪营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和团队建设,课题组定期开展郊游、聚餐、体育锻炼等活动,还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和国际交流的机会。一套名为《轨迹》的系列画册记录了十多年来胡老师与同学们的点点滴滴,这些册子都是胡洪营的学生亲手制作的,表达了大家对胡老师的敬爱和对课题组的深厚感情。

2009级博士生巫寅虎由衷地感慨道:“天赋和机遇决定上限,努力决定能否达到上限,而对于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而言,导师很大程度上就是那个机遇;作为一个博士生,能够找到一个自己完全认同的导师是人生一大幸事,而我,由衷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文/贾倩倩,编辑/苏珍爱,审校/胡洪营)


Baidu
sogou